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,5月12日至18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,主题为 “人人讲安全、个个会应急 —— 排查身边灾害隐患”。

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与意义

2008 年 5 月 12 日,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 8.0 级特大地震,这场灾难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为了铭记这场灾难,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,经国务院批准,自 2009 年起,每年的 5 月 12 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。
设立这一节日,旨在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,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。

排查身边灾害隐患,从这几处着手

fangzaijianzai
家庭安全隐患排查
电气线路检查:定期检查家中的电气线路,查看是否有电线老化、破损、短路等问题。避免在一个插座上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,以防过载引发火灾。
电动车充电规范:电动车严禁进楼入户充电,应在集中充电场所进行充电。数据显示,因电动车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呈上升趋势,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。
落实 “三清三关”:
清阳台:及时清理阳台杂物,避免在阳台堆放易燃物品,如纸箱、塑料瓶等,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。
清走道:保持楼道畅通,不在楼梯间、通道内堆放杂物、停放车辆,确保疏散通道时刻畅通无阻。
清厨房:定期清理厨房的油污和可燃物,炉灶周围不要放置易燃物品。厨房是火灾高发区域,做好清洁工作可有效降低火灾风险。
关火源:使用完燃气后,务必关闭燃气阀门;炉灶使用过程中,不要离开现场,防止干烧引发火灾。
关电源:长时间离开家时,关闭不必要的电器电源,不仅节能,还能避免因电器故障引发的火灾。
关气源:定期检查燃气管道是否有泄漏,可使用肥皂水涂抹在管道接口处,如有气泡产生,则说明存在泄漏,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。
fangzaijianzai
公共场所隐患排查
熟悉疏散通道和消防设施:进入商场、影院、酒店等人员密集场所时,首先要留意疏散通道的位置,熟悉安全出口标识。同时,了解灭火器、消火栓等消防设施的位置及使用方法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应对。
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有效:公共场所的管理方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,确保其处于正常运行状态。如发现消防设施损坏或缺失,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保障逃生通道畅通:严禁在逃生通道内堆放货物、设置障碍物,确保通道畅通无阻。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,逃生通道是人们生命的 “绿色通道”,必须时刻保持畅通。
fangzaijianzai
自然灾害风险点排查
山区居民防范山洪、泥石流:居住在山区的居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提前清理沟渠淤堵,确保排水畅通。避免在陡坡或低洼地带建房,以防山洪暴发或泥石流来袭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如发现山体有裂缝、掉块石等异常现象,应及时撤离危险区域,并向有关部门报告。
城市居民防范内涝:城市居民要关注天气预报和城市内涝预警信息。在暴雨来临前,检查家中的排水系统是否正常,可准备一些沙袋,用于堵住门口、窗台等易进水的地方。避免在低洼地带停车,如遇积水较深的路段,不要强行通过,应选择绕行。

掌握应急技能,关键时刻能救命

火灾应对技能
灭火器的使用:牢记灭火器使用口诀 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。提起灭火器,拔掉保险销,握住喷管,按压把手,对准火焰根部喷射,第一时间扑灭初期火情。
火灾逃生方法:遭遇浓烟时,用湿毛巾捂住口鼻,低姿弯腰前行,沿着疏散指示标志的方向逃生,切勿乘坐电梯。因为火灾发生时,电梯可能会因断电或故障而停止运行,被困其中将十分危险。
地震避险技能
室内避震:在室内,选择坚固家具旁或承重墙的角落躲避,如桌子底下、卫生间等狭小空间,用坐垫、枕头等柔软物品护住头部和颈部,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。
室外避震:在室外,迅速远离建筑物,跑到空旷的地方,如广场、操场等。避开广告牌、电线杆、路灯等可能倒塌的物体,同时注意周围是否有山体滑坡、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迹象。
洪水泥石流自救技能
洪水自救:当洪水围困时,迅速向高处转移,如屋顶、大树等。可利用木盆、门板、大块泡沫等漂浮物进行自救,但要确保漂浮物牢固可靠。同时,远离电线杆、高压线塔等带电设施,避免触电。
泥石流自救:遇到泥石流时,切勿顺沟逃生,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的高地横向撤离,不要停留在凹坡处。注意观察周围环境,寻找安全的避险场所,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。




防灾减灾,人人有责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从排查身边的灾害隐患做起,学习防灾减灾知识,掌握应急技能,共同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。在灾难面前,多一份准备,就多一份安全保障。

编辑:丁瑾
审核:王大鹏
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