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全球睡眠危机:数字背后的警示
全球睡眠问题日益严峻,约 27% 的人口存在睡眠障碍。我国民众 2021 年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 7.06 小时,相比 2012 年时间缩短近 1.5 小时。特定群体中,研究生学历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仅 7.14 小时,睡眠质量自评仅 2.94 分。长时间睡眠不足严重威胁大众身心健康 。

2 影响睡眠的 “元凶”
电子设备蓝光
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电脑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,会抑制人体褪黑素的分泌,而褪黑素是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。

压力与焦虑
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,如学业负担、职场竞争、经济压力等,会让我们的大脑处于紧张状态。焦虑情绪在夜晚尤其容易滋生,思绪不断翻滚,导致难以放松进入睡眠状态。长期处于这种状态,容易形成失眠的恶性循环。
不良生活习惯
作息不规律,如经常熬夜、昼夜颠倒,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;睡前过度兴奋,比如进行剧烈运动、饮用咖啡或浓茶等刺激性饮品,也会影响入睡;此外,晚餐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,增加肠胃负担,同样可能导致睡眠问题。
如何实践健康睡眠
1.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
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,帮助调整身体的睡眠节律。
2.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
确保卧室安静、黑暗、凉爽,使用舒适的床上用品,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。
3.睡前放松
避免在睡前进行紧张刺激的活动,尝试进行深呼吸、冥想、瑜伽等放松身心的活动。
4.避免兴奋性物质
晚上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,如咖啡、茶、可乐等。
5.管理压力
学会管理和减轻压力,通过运动、冥想、艺术创作等方式,缓解压力,提高睡眠质量。




编辑:丁瑾
审核:王大鹏
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【作者: 来自: 校医院 审核: 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