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4年11月1日
迎来了第七个“世界流感日”
2018年,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不同组织、协会的流感病毒专家们首次提出了“世界流感日”的概念,设立该纪念日的主要目的为:
1. 纪念西班牙流感病毒大流行100年;
2. 提高大众对流感病毒的了解并增强防范意识;
3. 为应对流感病毒对公共卫生的持续挑战,应加速基础研究和科学创新,尤其是加强流感通用疫苗的研究。
4. 推动加强全球政府对流感病毒预防和控制的持续支持。
·什么是流感?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也是常见的传染病之一,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,特别是在学校、养老院等人群密集的机构。
根据病毒核蛋白与基质蛋白的不同,流感病毒可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目前,引起季节性流行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。
·流感有哪些特点?
流感是一种人、禽、畜共患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,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呼吸道飞沫近距离传播,经口腔、鼻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具有发病率高、传播快、人群普遍易感、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特点。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-7天,多为2-4天。
·流感有哪些症状?
流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、头痛、肌痛和全身不适,体温可达到39~40°C,发热前常有畏寒、寒战,多伴肌肉关节酸痛、乏力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

流感不是普通感冒,相对于普通感冒,流感患者发热时体温更高,病程持续时间更长,全身症状更重。严重者可能出现重症肺炎、暴发性心肌炎、坏死性脑炎、肾衰竭、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,甚至死亡。

·流感该如何预防?
1.勤洗手:
使用“七步洗手法”洗手,避免未清洗的双手触摸口部与眼部。
2.常通风:
居室和教室坚持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,每次至少20-30分钟,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,减少病毒含量。
3.不聚集:
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症状患者,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,避免扎堆。
4.提高免疫力:
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水量,多吃鸡蛋、鱼类、牛奶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,以及含有维生素C、E的水果蔬菜。适当户外锻炼,多呼吸新鲜空气,可以保持愉悦的心情、提高身体免疫力,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。
5.接种疫苗:
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、6月龄至5岁儿童、孕妇、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、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,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。
编辑:黄琴
审核:王大鹏
资料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