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0月20日
迎来第29个“世界骨质疏松日”
(World Osteoporosis Day)
今年的主题是“管体重、强骨骼”
倡议社会各界在疾病日之际共同传播科学管理体重、强健骨骼的理念,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和脆性骨折的发生。
骨质疏松是什么?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,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,骨微结构损害,使骨脆性增加,形成易发生骨折的状态。
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疼痛,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。轻者可无明显症状,随着病情的进展,患者感觉到乏力,腰背容易疼痛,甚至全身骨痛。跌倒、摔落时,更容易发生骨折。严重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等变形情况,导致日常生活中的功能障碍,或者更严重的并发症,如影响心肺功能的胸廓畸形。
骨质疏松症的分类
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,原发性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(Ⅰ型)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(Ⅱ型)和特发性骨质疏松。常见的诱发因素有吸烟、酗酒、饮过多含咖啡因饮料;体力活动少、长期卧床;日照减少、缺钙、缺维生素D、高钠饮食等。
绝经后骨质疏松症
雌激素可以影响骨代谢。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,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,导致破骨细胞活跃,骨细胞被快速分解、吸收,骨量下降且流失加快,骨骼中空隙增加,形成骨质疏松。
老年性骨质疏松
首先,老年人性激素减少,刺激了破骨细胞的同时,抑制了成骨细胞,造成骨量减少。其次,衰老过程中,会出现营养吸收能力下降、器官功能衰退等现象,导致维生素D缺乏,慢性的负钙平衡等等,也会导致骨量及骨质的下降。
特发性骨质疏松
特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确,可能与骨代谢调节异常,比如骨吸收增加,或者青春期生长突然增加,骨量突增、骨形成和吸收的平衡被打破,又或者与孩子钙代谢异常有关。
继发性骨质疏松
主要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导致,常见的影响因素有:内分泌疾病(如甲亢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、1型糖尿病、库欣综合征)、消化系统疾病(胃切除术后、肝胆疾病、吸收不良综合征)等。
体重也是影响人体代谢和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,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会影响骨骼健康。低体重是骨质疏松和脆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,人体体质指数(BMI)如果低于19kg/m2,应积极通过增加能量摄入和加强运动等方式促进体重增加。
人体在健康体重或体重适度增加时,体重与骨密度呈正相关,但体内脂肪含量过高时会导致骨转换失衡,使成骨细胞活性减低,破骨细胞活性增加,从而导致骨丢失加快,增加骨质疏松风险。
尤其腹型肥胖人群,腹部脂肪量的增加与骨密度呈负相关。与此同时,超重、肥胖人群由于行动灵活性受限,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,更容易发生跌倒,导致骨折风险明显增加。
治疗方法
1、饮食调整:骨质疏松的患者应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,均衡饮食。富含钙的食物包括奶制品、豆制品、鱼类等,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、蛋黄等。
2、运动疗法: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,对骨骼健康最有益的运动类型是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,比如举、推、跑、跳以及“登台阶”等方式,可使骨骼更加强健。
3、改变生活方式: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,保持良好的姿势,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。保持适当的体重,避免过度节食也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治疗。同时,平时可以多晒太阳,有助于机体对钙的吸收,并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。
4、药物治疗: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,常用的药物有双磷酸盐类药物、雌激素类药物、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、钙剂和维生素D等。
5、手术治疗:对于病情较为严重,或经过药物治疗和其他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法改善的患者,可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。
编辑:黄琴
审核:王大鹏
资料来源于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