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血栓日——“栓”不住,动起来!

发布者:赵文瑜发布时间:2024-10-12浏览次数:10

2024年10月13日是

第11个“世界血栓日”

旨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

通过教育和意识提升

进一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和危害

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包括

深静脉血栓栓塞和肺血栓栓塞

临床上第三大心血管疾病杀手

静脉血栓又是一种可防、可治的疾病

积极有效的预防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率

规范的诊治可以显著降低其病死率

“世界血栓日”由来

1821年10月13日,被尊为“世界病理学之父”的德国医学家Rudolf Vircho w,在1856年首次提出了“血栓形成”三大要素:血管壁损伤、血流异常、血液成分异常,该理论至今被认可,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,同时提升公共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,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“世界血栓日”,以号召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沉默的杀手。

血栓有哪些危害?

血栓是潜伏在生活中的“隐藏杀手”,可发生在任何年龄、任何时间、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,血栓性疾病可以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,动脉血栓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动脉疾病,静脉血栓主要为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,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和肺栓塞(PE),其中,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是动脉血栓的4倍。

血栓一旦形成,将会减缓或者阻断正常的血流,甚至脱落移行至其他器官,导致严重后果,深静脉血栓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导致肢体肿胀、疼痛、溃疡、血栓后遗症;而一旦发生肺栓塞,往往非常凶险。

血栓的症状


静脉血栓发生时往往没有任何征兆。患者一旦出现症状,则提示已经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(DVT)或者肺栓塞(PE)。疼痛、肢体肿胀红肿、体温升高、不明原因的呼吸急促、胸痛在深呼吸时加重、心率快、轻微意识丧失或晕厥均提示有可能发生了VTE。出现症状应及时就诊。

血栓容易“拴住”哪些人?


1.长时间制动、久坐、久卧不动者;

2.手术或骨折创伤;

3.年龄大于60岁;

4.吸烟人群;

5.有家族血栓病史者;

6.糖尿病患者;

7.肥胖者、代谢综合征者;

8.不健康饮食,长时间摄入高脂肪、高糖分食物的人群;

9.怀孕、分娩、动过手术的人群;

10.恶性肿瘤患者;

11.心脏或者呼吸衰竭人群;

12.肾病综合征人群;

13.静脉曲张人群。

如何预防血栓?


1、避免久坐

坐在电脑前90分钟以上,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%,从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。建议在生活中改掉“久坐不动”的习惯,使用电脑1小时就应该休息片刻,起身活动。

2、走路

在预防血栓方面,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谢、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,防止血栓形成。

3、健康饮食

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,是预防各类疾病的基础措施。预防血栓,建议食用黑木耳、生姜、大蒜、洋葱、绿茶等;少吃油腻、辛辣刺激性食物,多食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。

4、稳住血压

高血压患者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。血压控制得越早,就能越早地保护血管,预防心、脑、肾损害。

5、戒烟

长期吸烟的患者一定要对自己“狠”一点,一支小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,后果不堪设想。

6、缓解压力

加班、熬夜、压力剧增会使动脉应急性堵塞,甚至会导致动脉闭塞,引发心梗。


血栓的防护最重要的还是靠日常的预防,即使是高危人群,如果能做到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检查、早治疗、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,就能很好地预防和控制。

我们每个人是自我做好预防静脉血栓发生与复发的第一责任人,为了防止被“栓”,让我们动起来吧。




编辑:丁瑾

审核:王大鹏

资料来源于网络


【作者:     来自: 校医院    审核: 】